塑胶模具冷却系统设计原则

冷却系统设计原则:

  1. 确保冷却水孔至模腔表面距离均匀:在塑件厚度一致时,各冷却水孔至模腔表面的距离应保持一致,以实现均匀冷却。若塑件厚度不均匀,可通过调整水道靠近厚度较大的模腔区域来实现均匀冷却。
  2. 保持塑件收缩均匀并维护模具热平衡:冷却水孔的数量应尽可能多,孔径应尽可能大,以便实现均匀冷却效果。一般而言,冷却水孔中心线与模腔壁的距离应为冷却水孔直径的1-2倍,冷却水孔中心距约为水孔直径的3-5倍,水孔直径一般为8-12mm。
  3. 冷却水管直径、水管至型面的距离和水管中心距之间的比例应为 1 : 2.5 : 5,以实现最佳冷却效果。
  4. 浇口附近加强冷却:注射成型过程中,浇口处温度最高,因此需要加强浇口附近的冷却。冷却水从浇口附近流入,以实现有效冷却。
  5. 降低进水与出水温差:进水与出水温差过大会导致模具温度分布不均匀。对于大型塑件,沿模具宽度方向开设水孔,使进水与出水温差不大于5℃。
  6. 合理选择冷却水道形式:例如,收缩较大的塑件应沿收缩方向开设冷却水孔。冷却水从中心引入,向外侧进行螺旋式热交换,最后流出模外。
  7. 两个镶件之间的水路设置“O”形环:以防止水路泄漏。
  8. 避免水道与模具其他机构发生干涉:设计时要全面考虑,尽量避免与推杆孔、小型芯孔等发生干涉现象。
  9. 将冷却水管进出接头埋入模具内:以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。进口与出口处分别打上标识,如“IN”(进口)和“OUT”(出口)。
  10. 水孔接头应设在不影响操作的一侧:避免设计在天地侧,以便于操作和维护。
  11. 不在塑件熔接处设置水路:避免影响制品强度。
  12. 确保冷却水良好循环:避免死水现象,以提高冷却效率。
  13. 各冷却水管的直径应保持一致,以便于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统一。
  14. 冷却水管直径、水管至型面的距离和水管中心距之间的比例应为 1 : 2.5 : 5,以实现最佳冷却效果。
  15. 冷却水管直径应在6-15mm范围内,水穴直径不小于水管直径的2倍,以确保足够的冷却水流通。
  16. 水路循环长度应不超过1.4m,以降低水流阻力和提高冷却效率。
  17. 水管中心距一般为20-80mm,适当的间距有助于保持冷却效果和避免干扰。
  18. 冷却水应从模具温度较高的区域流向温度较低的区域,以实现高效冷却和热量均衡。
  19. 冷却水管至型面的距离应尽量保持一致,一般在15-25mm范围内,以实现均匀冷却效果。
  20. 水路循环长度应不超过1.4m,以降低水流阻力和提高冷却效率。
  21. 水管中心距一般为20-80mm,适当的间距有助于保持冷却效果和避免干扰。
  22. 冷却水应从模具温度较高的区域流向温度较低的区域,以实现高效冷却和热量均衡。

综上所述,冷却系统设计原则包括确保冷却水孔至模腔表面距离均匀、保持塑件收缩均匀并维护模具热平衡、浇口附近加强冷却、降低进水与出水温差、合理选择冷却水道形式、两个镶件之间的水路设置“O”形环、避免水道与模具其他机构发生干涉、将冷却水管进出接头埋入模具内、水孔接头应设在不影响操作的一侧、不在塑件熔接处设置水路和确保冷却水良好循环。遵循这些原则,有助于提高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,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